搭乘基隆觀光巴士探訪基隆秘境旳最後一站是大菁休閒農場,抵達農場前,導覽員小陳介紹農場的時候,有輕輕的介紹了一下「淡蘭古道」,以前曾經瞄過一點淡蘭古道的資訊,當小陳說出這四個字時,腦子裡閦過自己想像的先民走出這條商貿之路的景況。車子在農場上方的停車場停妥之後,大家下車步行,因為小徑的坡度太陡,不適合大車,大約步行10-15分鐘就可以到目的地大菁休閒農場。
在停車場的叉路口就可以看到這個淡蘭古道的標誌,這條山徑是清代時期淡水廳到宜蘭廳貨物運輸的主要交通道路,迄今已超過200年的歷史。它分成北路(軍士官道)、中路(民墾民道)、南路(商旅茶道) ,中路、北路起點都在基隆暖暖,山徑橫跨基隆市、新北市、臺北市及宜蘭縣四個縣市。平常不怎麼爬山,但看到自己腳下踩的是這條古道的山徑,突然有一種感動的感覺,怎能不發個炫耀文?管它是搭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呢!
大菁休閒農場身處淡蘭古道的山林中,真的是個秘境,沒有達人帶路,應該不太容易來,這次來的目的是體驗山林中的驗藍染DIY。大家都知道基隆多雨,很多人不愛下雨,但這種氣候卻成了暖暖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,這這裡山藍遍布,蘊含豐富藍靛素,藍靛色澤飽滿,顏色深遂,大受肯定。歷史記載,1830~1870年間 (清朝中葉末年) 極為風光興盛,數度位居台灣外銷金額之首,現在雖然沒有這種風光,卻成了暖暖的地方特色,也成為大菁休閒農場吸引旅客探門的山中秘密武器,也成為成為最佳藍染及文史及教育的基地。
抵達農場之後,老師帶大家簡單探索農場的環境之後就進入DIY了。牆上掛著各種藍染的圖樣,老師開始示範牆上白底那塊布上的六種藍染花樣的製作方法,大家也聽得聚精會神,最令168訝異的是這次團中的四個小學生對這藍染DIY超級投入,顯然是有勾引到她們的興趣了。
老師教學完畢,大概有10-15分鐘的時間讓大家動手做出自己想要的圖案,然後就帶大家去玩染缸了。
實作才知道,原來白布進了這桶深藍色的染缸竟然是變成綠色的,大概只要染三分鐘就行了,然後就拿去草原上晾乾,天然的染料因為與空氣接觸,氧化後就變成漂亮的藍了。
看著自己的作品成型,不論是大人小孩都開心得很。
製作藍染最後一個步驟是到溪邊浣紗去!一聽說可以去溪邊玩水,小朋友興緻高昂,抵達溪邊需先漫步走上大約5分鐘的小路徑,不過沿路植物景觀也豐富,並不會覺得無聊。
晾乾後的藍染需要再用水徹底漂淨再曬乾才不會褪色,清澈的溪水在樹陰下超清涼的,在大熱天時更加消暑,真是個一百分的寓教於樂之DIY。
在車上時,小陳有提到大菁農場建置有『大菁藍靛菁礐情境廣場』的地方,在車上聽過即忘,到了實境才知道小陳唸的那一串字厬來是這個。再看看這些字,左下那個字也太難了,腦袋裡搜尋在車上時導遊是怎麼唸的呢?想不起來了,只好靠臉書大神問一問,原來它讀 「ㄑㄩㄝˋ」。至於它的學問@@就不說了。
這座廣場就在大家浣紗的溪邊小廣場上,這就是小陳在車上介紹這廣場厲害的「三圓一方」,原來這是先人製藍時的復刻版場景,過去製藍需在溪邊鑿出池子,就是所謂的「 菁礜」,才能完成藍靛製作,想要真實體驗得等農場做活動才有機會,這裡借用一下農場的照片(空池下方)對照來想像一下。
這裡真的很適合大大小小的家庭組合來玩,這次團員裡的四個小朋友對行程新鮮感的反應,讓這趟探秘旅程鮮活了起來,現在回憶起來,腦子裡都還能響起她們的尖叫聲和叫聲,是另一種歡樂旅程的記憶!